隨著存款利率的持續下降和理財市場收益優勢的凸顯,居民與企業“存款搬家”現象愈發受到市場關注。
【資料圖】
中國人民銀行此前公布的8月金融數據顯示,8月新增居民存款1100億元,同比大降6000億元,連續兩個月同比負增長;新增非銀存款11800億元,同比多增5500億元。居民存款與非銀存款之間的“蹺蹺板”效應顯現,圍繞“存款搬家”現象的討論不斷升溫。
這一資產配置的趨勢在上市公司的理財偏好上也有明顯的體現。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近幾年來,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金額不斷下降,現金類存款金額下降更為明顯。而涵蓋債券、權益、混合等多類底層資產逐漸受上市公司青睞。
受訪人士認為,居民與企業“存款搬家”折射出中國財富管理在新的利率環境下的再配置。銀行存款作為“低風險、高流動性”的資金蓄水池,正在部分讓位于多元化的理財市場。
上市公司理財規模下滑
9月25日,長城汽車發布公告稱,為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加閑置資金收益,公司在授權有效期內購買理財產品額度由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調整為不超過390億元人民幣,資金來源為公司暫時閑置的自有資金。而在9月18日,華潤三九也發布公告稱,擬以合計不超100億元自有資金投資理財產品。
盡管百億元規模的委托理財計劃頻出,不過整體來看,上市公司理財規模(包括購買存款以及各類理財產品在內)呈現下降趨勢。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6日,今年以來1095家上市公司合計持有理財產品12395個,認購金額7790.10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3.04%。2023年、2024年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的金額分別為12954.88億元、12166.58億元,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從理財產品結構來看,結構性存款、定期存款的規模下滑更為明顯。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6日,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認購結構性存款的金額為4749.2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近千億元,降幅達16.78%。上市公司認購定期存款金額為255.8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超150億元,降幅達37.29%。
對于上市公司理財規模下降的原因,中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上市公司理財規模自2022年高點持續回落,主要緣于對資金空轉的嚴控,由此銀行結構性存款額度存在管控要求。此外,當前結構性存款基本為真結存,若掛鉤的期權方向與實際偏離較大,結存最終兌付收益可能趨近于0,對企業客戶吸引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減弱。中信證券分析認為,就結構來看,在結存額度受限、存款降息及手工補息整改影響下,上市公司理財中存款類產品占比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A股市場在監管部門的推動下,上市公司對市值管理日益重視并積極實踐。業內人士指出,分紅、回購等舉措成為提升投資價值的常用手段,現金消耗增多或也是上市公司理財規模下滑的原因。
理財結構更趨多元化
在上市公司理財規模整體下滑的背景下,理財結構卻呈現出新的變化,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盡管上市公司理財規模整體下降,但結構性存款和銀行理財等仍是上市公司理財認購的主要對象。不難發現,上市公司投資理財的需求,一是獲取穩定的收益,二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不過,隨著存款利率不斷下滑、傳統活期、定期存款的收益率已難以覆蓋企業的資金保值增值需求,涵蓋債券、權益、混合等多類底層資產,逐漸成為上市公司的配置選擇。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認購證券公司理財產品的規模為520.17億元,同比增長7.74%;認購投資公司理財、逆回購、基金等理財產品的合計規模為420.36億元,同比增長7.21%。
從占比情況來看,上市公司現金類理財規模占比不斷下滑,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其他理財方式的占比提升比較明顯。
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巖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上市公司現金類存款理財占比下降,非現金類理財占比提升的背后看似是資金配置的簡單調整,究其本質上則是金融資源在市場化浪潮中自發的效率重構。
在他看來,低效率的存款模式因受利率持續下行等因素影響已難以覆蓋資金時間成本與隱性通脹壓力,從而成為企業資產端的低效沉淀,而市場化理財憑借多元策略與靈活收益機制,既能匹配不同風險偏好,又能通過“T+0”贖回、分檔計息等設計滿足企業流動性需求,成為資源優化的核心去向。這一再平衡的背后,也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度落地。
“當前存款利率處于低位,難以滿足企業資金保值增值的需求。相比之下,理財產品收益更具優勢,普遍高于同期限存款,有助于緩解資金貶值壓力,因而吸引上市公司將閑置資金轉向理財市場。此外,隨著今年權益市場回暖,股票等權益類資產吸引力提升,部分上市公司為追求更高收益,增加了對權益類理財產品的配置,相應降低了存款類資產的占比。在實體經濟投資機會有限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更傾向于選擇穩健型理財。同時,理財產品門檻降低、金融機構積極拓展對公業務,也進一步助推了這一趨勢?!?排排網財富研究總監劉有華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直接證券投資熱度升溫
隨著2024年9月24日以來A股市場回暖,證券投資也是上市公司理財的重要選擇方向。
今年8月中旬,利歐股份公告稱,公司審議通過了《關于使用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的議案》,同意公司及下屬子公司使用最高額度不超過30億元(或投資時點等值外幣)的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
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70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擬使用閑置資金進行證券投資。多家公司表示,公司開展證券投資是為了提升公司資金使用效率及資金收益水平,增強公司盈利能力。
劉巖認為,隨著存款利率持續下行,資金的時間成本與隱性通脹壓力讓存款淪為低效資產,而理財市場憑借市場化定價與多元策略,自然成為資金優化配置的最優解。上市公司理財資金通過公募基金等渠道,為市場注入長期穩定資金。未來理財市場將更趨向于專業化與多元化,企業在合規框架下將動態調整資金配置,用收益反哺研發,從而實現財務穩健與戰略發展的雙贏。
劉有華認為,對上市公司自身而言,增配理財有助于提升資金收益、增厚利潤,且多數公司聚焦低風險品種,整體風險可控。但也需注意,過度配置理財可能分散主業經營精力;若配置含權產品,還需承擔相應的市場波動風險。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資訊
焦點
- 精選!Oppenheimer看好AppLovin(APP.US)非游戲廣告 目標價一口氣上調240美元
- 景順:增加對中國股票的配置 并減持印度股票-天天快報
- 今日要聞!朝聚眼科附屬認購本金總額為2.4億元的理財產品
- 徐州地鐵6號線今日通車運營 獨家
- 勒沃庫森官方:前鋒??舜笸燃∪馐軅?,預計缺席兩場比賽
- 新網銀行開展2025年“金融標準 為民利企”主題宣教活動 每日快報
- 【焦點熱聞】國家統計局:十四五以來教育普及程度持續提高,國民教育水平不斷提升
- 凱爾特人小白盛贊吉諾比利 “他一直在給我自信” 焦點速看
- 時隔兩年,《向往的生活》回來了 黃磊:我有點不知所措-每日速讀
- 招商證券:建議繼續把握科技和有色金屬的市場主線